为何动力电池回收找不到自己的“宁德时代”?
2024-05-19 08:45:49

作者 | 刘亚杰

为何动力电池回收找不到自己的“宁德时代”?

编辑 | 管东生

为何动力电池回收找不到自己的“宁德时代”?

同样是宁德时代和电池打交道 ,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为何动力电池回收找不到自己的“宁德时代”?

前端看:参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为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与949.5万辆,动力电池到自同比分别增长35.8%与37.9%;行业上游供应商,回收宁德时代(300750.SZ)享尽红利 ,宁德时代营业总收入与扣非净利润高涨22.01%与42.1% 。为何2024今晚澳门拉长时间的动力电池到自维度,增速更夸张 。回收

可在后端 ,宁德时代故事完全走了样:随着大量新能源车型步入生命周期尾声,为何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动力电池到自潜在商机慢慢浮现。有数据显示,回收2023年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可达59万吨 ,宁德时代到2028年退役量将维持在260万吨/年的为何水平。

只是动力电池到自无论如何翻找,总是找不到如同宁德时代般的存在。中泰证券曾发布研报唱多该板块 ,并提示关注格林美(002340.SZ) 、光华科技(002741.SZ)、浙矿股份(300837.SZ)、天奇股份(002009.SZ)等头部企业。可是即使放到现在,这些厂商的市值与成长能力,都不能望宁德时代“项背”。

一个是起点,一个是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大全新闻终点。站在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两端的企业 ,境遇的反差有些难以接受 。都是在动力电池上做文章,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

壹 | 期待与无奈

“整体看来,动力电池回收是一个正增长确定性非常高的行业 。”上海钢联(300226.SZ)新能源事业部高级经理王学雷表示 。

这不难理解 。当动力电池寿命衰减至初始状态的80%以后,相应能效将出现明显下滑 ,满足条件的产品随即进入退役周期。鉴于其中锂、钴 、镍、锰等重要元素的稀缺性,回收梯次利用与拆解再利用成为必然选择 。

按照当前电池消耗的普遍进度 ,在8-10年后实际容量低于80%的产品不再符合汽车使用标准 ,即满足回收要求 。容量介于20%-80%的电池将被“降级”,在家庭储能 、低速车、通信基站等领域梯次利用;其他会被拆解再利用。

将时间点锚定2024年,取9年使用周期,眼下需要回收的管家婆一肖一码100%准动力电池集中在2015年。回头看,那是个转折的时段 :2014年11月特斯拉(TSLA.O)才在中国交付第一辆Model S ,仍然未站稳脚跟;此后一年国内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大增178%(乘联会数据),主要销售的产品多为奇瑞eQ、江淮IEV、众泰云100等普及车型。

一方面是龙头车企尚未确立江湖座次 ,一方面是市场主力军多为不够成熟的产品,动力电池的新陈代谢加速驶来,理论上2015年应该出现的回收高峰蹁跹而至  ,回收市场的盛宴已经开始 。参考企查查的数据,这些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正在快速增长。

面对庞大的蛋糕,磨刀霍霍成为常态 ,都想用“手里40米长的大刀”切到最大一块,可是结果有违人愿 。“市场半径 、企业规模  、行业属性  ,共同决定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很难出现‘宁德时代’。”王学雷表示 。

回收本就属于价值链的末端 ,很难和前端一起歌舞升平。同时按照华安证券(600909.SH)的判断 ,2030年退役电池量将达到437GWh ,市场价值达到1695亿元;一个大市场的规模,尚不及2023年宁德时代营收的一半  ,想象空间不甚宽广 。

再看市场格局,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绝对的优势独霸一方,享受来自技术储备或规模带来头部红利 。

2023年10月格林美曾在互动平台表示,上半年回收与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达11913吨(1.29GWh),仅占中国动力电池报废总量约10%;移步原生动力电池市场 ,2024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的装车量达41.31GWh,比亚迪(002594.SZ)为18.44GWh,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8.93%与18.44%。

再看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商业模式 :按照市价从终端市场回收废旧货物 ,经过处理获得产品,再按照市价出售,整体模式与冶炼行业并无二致 。

贰 | 活在内卷中

市场 、企业 、商业模式……客观上分析框架仍然立足于当下 。以静态体系观察一个动态变化且注定蒸蒸日上的行业 ,类似于刻舟求剑。换言之 ,现在回收行业没有宁德时代,将来也不会有吗 ?

为引导行业发展 ,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业内俗称“白名单”制度 。按照条文 ,入围企业必须在选址、设备  、作业面积等具体环节满足基础要求 ,同时达到镍、钴 、锰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8% ,锂回收率不低于85%,主要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7%等标准 。

截至目前,入围“白名单”的企业共有156家。相比如今每年动辄数万家的新增企业,足可谓凤毛麟角 。一旦这些厂商加大研发投入 ,定向提升不同金属的回收率,也是建立相对领先优势的基础 。“在现有回收率基础上提升1%,也能大幅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王学雷表示 。

只是从结果来看,各大厂商针对技术的投入并不突出,目前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普遍维持在5%以内 ,相较于其他行业并不算高。由此可见,通过提升技术壁垒强化竞争力的模式 ,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并不普遍 。

“动力电池企业面对的压力很明显。”动力电池业内人士张强(化名)表示  ,外部的压力主要来自中小规模且能力有限的企业。它们多分布于相对偏远的城镇乡村,能够以更高的成本从用户手中完成回收,最终所得或回收利用 ,或转手第三方 ,都能以最快速度兑现 。

这张“高价”王牌背后,来自于不同能级市场的渗透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相对低廉的仓储物流成本 。虽然活在地方主管部门整治政策与主流企业竞争压力的夹缝中,但总能挤出继续存货的能量 ,求得一息尚存。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部分二手商贩和小作坊持有大量废旧电池,导致主流回收企业的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

与此同时 ,由于回收金属市价起伏较为明显 ,“价格倒挂”现象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以锂为例,根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4月17日原生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中间价为111000元/吨 ,回收用碳酸锂价格为112000元/吨——面包比面粉还便宜的时候 ,蛋糕店“卷”起来赚钱难度不小。

目前 ,更多人相信,被宁德时代收购的邦普循环有望成为行业龙头  ,只是这家公司最强大的实力并非回收市场中的动力电池,而是能够承接宁德时代产线上不达标的产品。如此看来 ,一段时间内立足动力电池市场,“收货渠道”都将是决定未来企业命运的关键 。

一个“渠道决定影响力”的行业  ,资本市场自然难以给出更高的估值  。

叁 | 功夫在诗外

如果渠道成为评论成败的关键标准 ,市场并不缺少类似宁德时代的角色,比如车企。

王学雷表示,按照国家政策要求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执行“生产者责任制”,维持谁生产 、谁负责的原则。如此看来 ,在将整车卖给消费者时 ,车企距离用户最近,更容易完成电池回收。因此销量达到一定规模的车企 ,很可能在体内孵化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小巨人” 。

只是问题在于 ,该结论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如此布局意味着车企必须在非核心竞争力环节 ,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  ,显然更适合没有生存压力的企业 ,而非当前这个内卷压力十分明显的市场 。“燃油车时代,没有哪家企业全力布局加油站 ,其实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道理。”王学雷表示 。

于是更多时候,车企与第三方平台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及再生业务,才是目前的主流 。通过第三方公司的健康运营,无论车企还是回收公司都能获得理想的商业回报 。

那么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就找不到更多有价值的标的吗  ?其实也不是。在谈到“回收”的时候 ,眼里不能只盯着锂 、钴 、镍,还要看需求到底在哪里。

这是站在整个生态的视角进行观察。如同光伏行业并不缺少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头部组件企业,也为奥特维(688516.SH)  、罗博特科(300757.SZ)等串焊机和流程自动化企业提供了足够的机会 。紧跟着需求走,就能走出思维局限 。

张强表示  ,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更新换代,每年整车集成度都在不断提升  。无论是粘连还是焊接,动力电池与底盘  、核心零部件之间固定在一起  。在回收前 ,如何将不同硬件拆解与分类 ,已经成为比较明显的难题 。要知道 ,锂电的活性很高 ,非常容易出现意外。

类似的情况 ,也出现在梯次利用环节。需要被“降级”的电池容量介于20%-80%之间,于是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将电池拆解下来,一个是准确测量电池的寿命 。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不同,不少企业都是通过人工完成各项操作 ,显然安全和环保两个环节均欠妥 。

“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需要大量柔性设备。”在王学雷看来 ,能够开发满足回收企业需求的自动化设备 ,从而快速提升产能 ,同样能够涌现价值不菲的龙头企业 。

这更像是18世纪末美国“西进运动”:听闻加利福尼亚和萨克拉门托发现金矿  ,大量冒险者聚众前往 。最终大家没有挖出多少金子,却养活了牛仔裤品牌李维斯——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如何分解那些虬结一团的“铁疙瘩”  ,正是被更多人忽略的金矿 ,而且价值不菲 。

这是一个开放且不缺少机会的市场,就看参与者如何挖掘。

(作者:626969澳门澳彩大全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