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AI活化石,熬成AIGC第一股|新视界

凤凰网科技《新视界》出品

作者|徐珍

中国AI活化石,熬成AIGC第一股|新视界

编辑|董雨晴

中国AI活化石,熬成AIGC第一股|新视界

AIGC第一股 ,中国来了。活化

中国AI活化石,熬成AIGC第一股|新视界

4月24日 ,石熬视界出门问问港股首发 ,股新发售价为3.8港元/股 。中国尽管打新热情一度高涨 ,活化香港二四六开奖资料大全超额百倍完成,石熬视界又不乏中关村国际 、股新经开聚智等基石投资者的中国加持,但正式开盘后,活化出门问问还是石熬视界遭遇了破发行情 ,大跌逾20%,股新市值约46亿港元 。中国

图|来源于网络

但不管怎么说  ,活化这次上市对出门问问而言都堪称一场久违的石熬视界胜利  。

从2012年公司成立后 ,出门问问一度成为创投市场中的亮眼明星 ,不仅斩获真格基金 、红杉资本 、谷歌等知名机构投资 ,还在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在2018年的扩张失利后 ,公司逐渐淡出了主流视野  。

公司创始人 、前谷歌科学家李志飞在2017年喊出的“两年内IPO”口号,也久未兑现 。

图|来源于网络

而大模型的横空出世,为这家成立已有12年 、被冠以“中国AI活化石”之称的企业 ,带来了转机 。

在大模型的鲨鱼池中,该以怎样的澳门必中三肖三码三期必开姿态与强敌共舞?出门问问面前的难题还不少。

一场酒局,一次激情转型

作为出门问问的创始人 、堪称中国第一代AI创业者的李志飞被视为“懂行的业内人士” ,而被市场奉为座上宾 。

自大模型横空出世以来,其也一改低调风格 ,频频现身于公众视野 。

而最为著名的,当属2023年初源码资本组织的那场聚会 。除了李志飞,还邀请了美团创始人王兴 、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等大佬共同出席。

一张聚会照片显示,活动后李志飞与王慧文、真格基金合伙人戴雨森和刘元等人 ,意犹未尽的相聚在了一家日式居酒屋中。事后回忆,正是在这场饭局上 ,两个大模型创业的想法酝酿而生 。

图|来源于网络

据传 ,李志飞为王慧文算了一笔账:“(做AI大模型)至少需要5000万美金——2000万美金买算力 ,2000万美金招人,1,000万美金标数据 。”

听到这个数字,王慧文兴之所至,直接邀李志飞联手All in大模型 ,还拿起手机发出了那条“5000万带资入组”的著名英雄帖 ,邀请有志之士一同组队。上文的攒局者源码 、真格很快下场成为王慧文大模型创业项目的投资方 。几天之内 ,王慧文的最准一肖一码100%准“光年之外”,成为了国内最受瞩目的大模型创业项目 。

事后李志飞这样总结大模型市场现状 :当前中国版OpenAI已经出现诸多派别,包括巨头派 、大佬派、海归/大厂高管派、小创业公司转型派等 。王慧文无疑属于“大佬派”。

多少令人意外的是,李志飞并未接受王慧文递来的橄榄枝 ,甚至没有另起炉灶,而是站到了“小创业公司转型派”的队伍之中 。

2023年2月15日,李志飞宣布出门问问也将参与大模型创业。此后他还曾在媒体采访中分享自己的大模型思路“理性炼丹”“商业化形成闭环”“不倾向做太多资本运作”。

总之,避免与巨头在模型体量上正面交锋 ,而强调大模型的实际落地价值。

4月20日,出门问问官宣了大模型“序列猴子”内测,并基于“序列猴子”推出了多款面向创作者的AIGC产品及应用。

图|来源于网络

一个月后的5月30日,出门问问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其中写道:“按2022年AIGC解决方案收入计 ,我们是中国最早一批起步、营收最高的专注于AIGC技术的AI公司 。”

根据这一版招股书 ,基于大模型的AIGC解决方案对于彼时的出门问问而言,起到的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2020-2022年  ,出门问问分别实现收入2.65亿元 、3.98亿元与5.00亿元 。其中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硬件,营收占比分别为83%、85% 、39.4%;AI企业解决方案营收占比分别为16.8% 、13.3% 、52.6%;而包含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写作助手“魔撰写作”、数字人生成产品“奇妙元”在内的AIGC解决方案,历年营收占比分别仅有0.2% 、1.7%、8%  。

图|来源于出门问问

数据的直观对比下,市场中出现了不少质疑出门问问上市“蹭热点”的质疑 ,其也未能如愿在半年的有效期之内成功进入审核流程。

2023年12月,出门问问又在失效后重新递交了招股书 。而根据最新版招股书。在2023年内,出门问问AIGC业务营收占比大幅提升,曾经的营收主力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占比则出现下滑 :

2023年  ,出门问问AIGC解决方案营收为3.43亿元,营收占比为23.2%;智能设备及其他硬件营收为1.64亿元,营收占比为32.3% 。

图|出门问问收入数据,图片来源:出门问问招股书

尽管AIGC业务占比逐年攀升,从业务结构而言 ,如今的出门问问更像是一家AI SaaS服务企业、而AIGC业务仍需培育与打磨。

从“表厂”华丽变身AIGC第一股

在大模型的竞技场中,出门问问究竟实力几何?其“AIGC第一股”头衔又有多少含金量 ?不少问题摆在眼前,而这已不是李志飞首次讲出的AI故事 ,也不是其首次经受质疑和挑战 。

过去12年中 ,出门问问曾经历高光时刻 、跻身最亮眼的AI独角兽行业,也曾步入低谷 、陷入资金困难 。作为一家国内早期成立的AI创企,陷入商业化落地之难几乎成为了它的“宿命” ,也映照出整个产业面临的困境。

2005年  ,李志飞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计算机博士 ,而这所大学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AI实验室之一。李志飞当时主攻语音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技术。

图|出门问问创始人 、前谷歌科学家李志飞

博士毕业之后,李志飞加入了谷歌 ,入职手机版谷歌离线翻译的研发团队。正是在这里,李志飞看到了AI技术落地应用的曙光 ,也达成了创业的某种前提。

2012年 ,李志飞从谷歌辞职 ,回国创办上海羽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移动语音搜索产品“出门问问”,致力于革新“人机交互方式”。

作为较早一批在美国谷歌本部工作,然后回国创业的科学家之一。据他回忆 ,彼时国内拥有这种背景的创业者稀少 。国际化的视野与技术积累,成为了出门问问后续斩获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 。

李志飞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在他创业前 ,徐小平 、周逵等投资圈大佬一口答应,只要他辞职创业就做他的天使投资人。事实也果然如此,2012年,出门问问拿到了真格基金的数百万元天使投资;之后两年,出门问问又完成A轮和B轮融资  ,从红杉资本和海纳亚洲手中拿到数千万美元。

2015年 ,李志飞的老东家谷歌也抛出橄榄枝 ,领投了数千万美元的C轮融资,将公司估值推升至3亿美元;而到2017年 ,出门问问又获得了大众集团独家的1.8亿美元融资,实现10亿美元估值 ,跻身独角兽行列。

出门问问则用极致的扩张速度来反馈投资人 ,在语音识别的赛道上一路狂奔  ,尝试不同的产品形态 :

2013年,中文移动语音搜索引擎出门问问App问世,计划做“中国版的Google Now”;2015年,出门问问第一款智能手表TicWatch发布,很快成为明星产品 ,公司由此转型为一家“表厂”;2016年 ,第一代智能车载产品问问魔镜Ticmirror和问问魔眼Ticeye发布;2017年,出门问问发布Tichome问问音箱,进军智能音箱领域,同年其语音AI开始应用在智能汽车等高阶场景中;2018年 ,出门问问发布了TicPods Free小问智能耳机……

然而,产品线不断扩张之下 ,一路顺风顺水的出门问问,很快就开始直面现实的严酷 ,2018年正是公司形势急转直下的转折点。

这一年出门问问提出了AI新零售战略,在全国范围新开20家线下智能体验店 。同与之相应地 ,公司规模迅速攀升至千人。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激进的扩张 ,也意味着与巨头的正面交锋  。以智能音箱赛道为例 ,彼时小米 、百度、华为等大厂均已入局,行业呈现“百箱大战”之势。

作为一家创企  ,出门问问面对大厂的大力补贴策略时难以招架 ,这并不令人意外。

2019年,仅仅过了一年之后 ,李志飞意识到了以亏损换增长的可怕 ,关店 、裁员的情节随即写进了出门问问的故事线中 。截至2021年 ,出门问问旗下的20家AIoT门店全部关闭 ,业务线也进行了精简,一度只留下智能手表、智能车载两大产品线 。

凭借断腕手笔 ,出门问问活了下来,但曾经的明星独角兽也就此陷入沉寂 ,直到大模型的横空出世 ,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和机会。

百模大战,压力不小

大模型让出门问问讲出了新故事,但从各种角度来看 ,大模型的竞技场上 ,这家成立已有12年的AI企业并非站在舞台中央。

想在大模型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出门问问在技术实力之外 ,还在市场端面临着巨头的压力和市场争夺。

如今 ,国内大模型总数已经超过300个。 其中截至2024年3月28日,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名单有117个 ,包括文心一言 、通义千问 、百应、小冰大模型 、云雀大模型 、360智脑大模型等参与者 。

一家AI企业的创始人徐亦然对凤凰网科技总结道 :“在我看来,如今国内大部分大模型项目都还在‘贴地爬行’的状态 。对于从业者而言 ,首选的产品是OpenAI ,因为它足够便宜、稳定性高 ,尽管价值观有待商榷 ,但如果做ToB市场 ,这方面其实可以调教 。OpenAI的价值也已经在微软Office等等很多产品里得到了验证 。”

而反观国内 ,“大模型产品的实际价值 ,还没得到大面积验证,而且后面还面临多模态能力 、训练资源等等更大的挑战”  。

另一方面 ,市场混战之中,尽管出门问问号称是“最先盈利的AIGC第一股” ,细细拆解之下 ,其AIGC业务不仅盈利微薄 ,而且可持续性仍存疑窦。

报告期内,出门问问的持续经营业务实际处于亏损状态,从2021年至2023年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依次为1.82亿元、6.85亿元及8.03亿元 。

而其最终能够账面盈利,实际主要来自于对可赎回优先股和普通股的账面价值进行财务调整等“财技” 。

经调整后 ,出门问问在2022年实现扭亏盈利1.09亿元,但2023年盈利则降至0.18亿元 。

具体来说,盈利能力的飘忽,与出门问问和大股东兼大客户大众汽车的分手有密切的关系。

2017年3月 ,出门问问曾与大众汽车合资成立“大众问问(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Mobvoi JV)” ,后者专注车载AI技术的研发。

相较于巨头林立 、市场空间有限的智能手表等市场,车载AI无疑是出门问问更有想象力的业务板块  。

大众企业一度也成为了出门问问的大客户。招股书显示  ,2022年出门问问与汽车附属公司A ,对汽车语音对话系统后端技术相关的某些知识产权进行合作及共享 ,产生收入2.13亿元,占当年总收入的42.6% 。

正是这笔知识产权收入  ,让出门问问2022年的盈利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

而从招股书中“2017年与汽车附属公司A成立合营企业Mobvoi JV”等信息可推测出,这家“汽车附属公司A”应该就是大众汽车。

但就在2022年甚至更早 ,大众汽车已开始从股权与客户合作的双重角度 ,逐渐与出门问问脱离关系  。

招股书显示 ,2021年10月29日 ,出门问问与大众汽车订立股份回购协议 ,出门问问以对价1700万美元向大众汽车购回6967万股普通股、2.89亿股D-1轮优先股及3094万股D-2轮优先股。

此外于2022年9月  ,出门问问将所持的合营企业大众问问50%的股权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汽车附属公司A。

最新信息显示 ,如今大众汽车已经不在出门问问的股东列表之中 。

在与大股东“分手” 、连续多年未曾完成新融资的背景下,出门问问对于上市的迫切并不奇怪。

而在车载AI故事消散后 ,李志飞曾在采访中透露 ,其对发展大模型的规划是 :我先安静地炼面向AIGC创作工具的大模型,落地在出门问问的AIGC产品矩阵上 ,同时探索通用大模型的可能 ,但是不会不惜代价地去探索。

在充满未知的大模型市场中 ,出门问问的AI新战事能否如李志飞计划的一般开花结果?这支AIGC第一股 ,还留给市场许多疑问 。

(文中徐亦然为化名)

上一篇:温儒敏:防止形式主义,不宜笼统提倡大语文、大单元、大情境教学 下一篇:适用于蔚来es6 后备箱储物盒车ec6载收纳箱配件尾箱下隔层置物箱

Copyright © 2024 2024年澳门内部精准资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