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纪实节目何以动人?余华苏童西川陪你“在岛屿读书”     DATE: 2024-05-18 16:04:50

“余华和苏童真是文学‘相爱相杀’。”

“看着西川在海边敲着鼓念着他写的纪实节目诗,那一瞬间我热泪盈眶。何动华苏”

文学纪实节目何以动人?余华苏童西川陪你“在岛屿读书”

“当余华提到铁生 ,人余史铁生老师就存在于这张合影。童西”

文学纪实节目何以动人?余华苏童西川陪你“在岛屿读书”

……

文学纪实节目何以动人?余华苏童西川陪你“在岛屿读书”

从2022年到2023年 ,川陪澳门近期的历史记录一档文学类纪实节目让观众“笑了 ,岛屿读书又哭了” 。文学

节目名叫《我在岛屿读书》。纪实节目作家余华、何动华苏苏童 ,人余诗人西川,童西旅行博主房琪来到海南分界洲岛,川陪在岛上开出一间“分界书屋”,岛屿读书并迎来《收获》主编程永新,文学作家叶兆言、祝勇 、黄蓓佳 ,澳门码今期开奖结果诗人欧阳江河 ,摄影师肖全等好友相聚于此。

评论区的网友还给节目起了另一个名字,叫“文坛老友记”。

(一)

看完节目后 ,一位网友说 :“这才是‘向往的生活’。”

什么样的生活呢 ?

在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身边总有海风,和亲密的老友 。大家阅读 ,散步,骑行 ,垂钓  ,围坐篝火击鼓而歌 ,悬崖观影又遇海上明月。

聊天无处不在 ,自由而丰富  ,澳门2024全年资料免费看有对世界经典的阅读心得,有对同道中人的确认,也有深入的观察与探讨,比如“纯文学”和“类型文学”的关系 ,文学原著与影视改编的关系 ,等等 。

许多有意思的对话恰在朋友之间“越说越起劲”的氛围中诞生。比如11期里  ,余华 、苏童、西川给外国文学排出了一个“4-4-2”阵型:两个前锋是《尤利西斯》和《堂吉诃德》;四个中场是《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喧哗与骚动》和《百年孤独》;四个后卫是 《包法利夫人》《城堡》《神曲》和《浮士德》;守门员则由《欧也妮·葛朗台》“担任”。

他们还一时兴起,在球场边上安排了“干着急”的“教练员”莎士比亚 、“助教”狄更斯和“新闻发言人”雨果,并表示“还有一千个伟大作家因为受伤没有上场” 。这一幕让很多观众忍俊不禁,津津乐道。

而过去隐身于作品背后的作家也慢慢走了出来 。有时,哪怕在一闪而过的镜头或只言片语里 ,他们的性情也会有十分微妙的展现 。

比如在首期开头,苏童一下就喜欢上了那张面朝大海的书桌 ,他看着窗外说:“春暖花开倒也不必,秋雨萧瑟也是美的”;余华穿着T恤和沙滩裤现身,看到年轻时的照片会嘿嘿一笑 :“是比苏童帅一点”;而才进书屋的西川 ,看到唐诗宋词就忍不住开始“倒腾”书的位置……

这些日常的、随性的画面,也在不知不觉间 ,拉近了我们与文学的距离 。

(二)

其实 ,这个节目不仅有关读书,有关文学,有关作家 ,它也像是一台神奇的时光机。你可以说 ,它传来了一首首时代的恋曲 。

余华 、苏童、西川 ,他们共同拥有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他们都曾用小半导体收音机听音乐 :听着《流浪者之歌》 ,想象歌曲背后的世界;听着《乡间的小路》和《外婆的澎湖湾》,感到莫名的安心;而当崔健的声音响起 ,他们一下就知道,那是属于他们的声音 。

他们也都曾为突然涌入的世界文学名著欣喜若狂。那时买书要凭票 ,同样一张票 ,有人能买到四卷本巨著,有人就只能买到轻轻一册,总之是厚是薄,全凭运气 。有一次,苏童好不容易排到了,文学名著却都卖光了 ,他只能买回了一本《微积分》。

再后来,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们相互辨认,相互欣赏 ,渐渐走到了一起。1993年在海南的蓝星笔会、1998年在罗马万神庙、1998年在台湾……一张张老照片定格了当时的文学青年 ,他们眼里有光 ,充满朝气。

而来到岛屿后 ,重逢的他们也找回了再谈文学的热情 ,从一本书说到一个人 ,从一个人说到一段文字 ,一切就像十几二十岁时那样。

另一边 ,余华 、苏童和老友马原的视频连线也让人感慨不已 ,视频一接通,他们同时看到了自己和对方的白发 。而重拍合照时,余华的一句“铁生不在了”更让许多人在屏幕之外瞬间破防。

有一种东西是能跨越时空的 ,是能唤起所有人共鸣的,那就是感情。

(三)

对于文学,我们一直有着一种“小众”的印象:看小说的人远没有看球赛、看电视剧 、看电影的人多(不少人了解文学作品也是通过影视改编)。

但近几年,除了《我在岛屿读书》 ,还有几部文学类纪实节目深受读者喜爱 ,比如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一季 、《文学的故乡》、《文学的日常》第二季。它们的存在本身意味着:谁说慢节奏的文学节目就没人看呢 ?

现代社会 ,一切都是那么快 ,连信息都开始要求“秒回”。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多了,从线下延续至线上,但内心的孤独和距离感却与日俱增  。现代学科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也加重了人的分裂与焦虑,而文学 ,它的本质是最反内卷的 。它关乎人的内心,关乎每一次自我对话和自我建设 ,可以说,越孤独,越需要文学 。

在《我在岛屿读书》开头 ,余华、苏童 、西川为书屋起名“分界书屋” ,这个命名本身或许很能解释为何节目受到了这么多观众的喜欢  。分界 ,在余华的解释里是把生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活 ,一部分是精神生活。苏童说:“当你走到这个分界书屋的时候,你从一个嘈杂的 、忙碌的生活中挣脱出来,走到这个界限之内,你可以看到海 ,但是你捧起那本书来 ,哪怕看三页,哪怕看十页 ,那都是一种‘分界’的姿态。”

而每一个观众 ,也在云端探访了这间“分界书屋”。在每周大约50分钟的时间里,他们回归自己的精神世界,从嘈杂的 、忙碌的生活中挣脱出来 。